“海上葱昽气佳哉,二江合处朱楼开。”2025 年 7 月 13 日上午,一场联结诗文经典与美育实践的文化盛宴在惠州拉开帷幕 —— 广东省陈惠璇名师工作室与 “粤派名师” 陈惠璇音乐学科工作坊成员,专程赴惠城区桥东惠州苏东坡祠西侧的惠州市东坡纪念馆,参与《悠然东坡:苏东坡寓惠文学作品选评》首发式暨文化论坛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惠州市文联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、惠州苏东坡祠、惠州东坡纪念馆、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、广东阅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,各界学者、文化工作者、东坡文化爱好者及粤派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,共同探寻东坡文化在当代教育与社会中的价值。
与会人员合影
新书解码东坡精神:从诗文经典到文化传承的密钥
《悠然东坡:苏东坡寓惠文学作品选评》封面
《悠然东坡》一书精选苏东坡寓惠 32 个月期间的 32 篇诗文,以 “民生关怀、山水审美与哲思升华” 为核心维度,为读者打开理解东坡精神的窗口。主编邹雄彬介绍,书中通过深度解读《食荔枝》等名篇,清晰展现了东坡如何将个人贬谪的苦难,转化为对岭南风物的深情礼赞与生命哲思 —— 这种从困境中提炼美的智慧,恰为当代美育提供了鲜活素材。
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、广东阅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雄彬发言
专家学者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价值:市评协副主席祁大忠从 “实践美学” 角度,剖析东坡如何以诗文记录修桥筑路、推广农技的民生实践,揭示其 “文以载道” 背后的人文之美;市作协主席陈雪聚焦文本,盛赞书中散文化的赏析文字精准捕捉了东坡 “逆境中的从容”,这种心境本身就是对 “美在精神” 的最佳诠释;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伍世昭副院长则建议,可依托本书拓展专栏,持续挖掘寓惠诗文里的美学元素;惠州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蒋勤国直言,“悠然东坡” 的书名恰如其分 ——“悠然” 二字既含东坡对惠州山水的审美态度,更藏其于困顿中安身立命的精神密码,这正是美育要传递的核心素养。
专家学者发言
惠州市文联主席田茂真总结强调,本书定位 “大众普及读本”,正是希望让更多人从 “罗浮山下四时春” 等经典诗句中,读懂东坡 “过好日子,写好诗” 的生活哲学,而这种哲学,正是美育中 “生活即教育” 的生动注脚。
惠州市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田茂真发言
从诗文到乐舞:东坡文化的美育形态延伸
苏东坡寓惠 32 个月,留下 587 篇诗文,更以这些文字为种子,催生了惠州文化的繁茂生长。其 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 等诗句早已超越文本,成为惠州最鲜明的文化符号;而他推广农技、修建东新桥的实践,更让 “民生之美” 成为诗文外的另一重精神遗产。
这种从文字到生活的审美延伸,在艺术领域尤为显著。2018 年,惠州学院以东坡 “罗浮山下四时春” 等诗句为蓝本,创作大型原创交响组歌《罗浮颂》。粤东本土词曲作家林建隆、张若迪等深入挖掘东江流域音乐素材,将交响乐与岭南民歌融合,以 “序曲 + 四个乐章 + 尾声” 的结构,让诗文中的山水风光、人文情怀通过旋律流淌。这些实践印证了:东坡的诗文不仅是文学经典,更是可通过音乐、戏剧等形式转化的美育资源,让 “美” 从文字走向更广阔的感官体验。
交响组歌《罗浮颂》首演现场
粤派名师的实践:让东坡精神扎根美育课堂
“报道先生春睡美,道人轻打五更钟。” 苏东坡在惠州写下的这句诗,寥寥数字勾勒出困顿中的恬淡 —— 这种于平凡中发现美、于挫折中坚守从容的态度,正是当代美育的核心命题。广东省陈惠璇名师工作室与 “粤派名师” 工作坊成员,在参与本次首发式后更深刻体会到:东坡文化为 “以美育人” 提供了完整的实践路径。
作为深耕音乐教育的实践者,粤派名师们认为,《悠然东坡》对诗文 “三重维度” 的解读,与美育中 “认知美、体验美、创造美” 的目标高度契合:从 “民生关怀” 中可提炼 “责任之美”,引导学生理解美与社会的联结;从 “山水审美” 中能培育 “自然之美” 感知力,呼应新课标中 “艺术与生活” 的要求;从 “哲思升华” 中则可传递 “精神之美”,教会学生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向上。正如 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 的豁达,既能通过诗词诵读感受韵律美,更能通过内涵解读体会人格美 —— 这种 “双美融合”,正是粤派名师们计划融入课堂的教学思路。广东省名师工作室惠州地市召集人、语文名师胡雪峰表示:将东坡文化深度融入教育资源,在学生心田播撒文学种子,展现了东坡精神在新时代教育领域的传承活力。
与会名师合影
活动现场,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还向东坡纪念馆赠书,馆长钟雪平表示,东坡祠年接待游客 66 万人次,《悠然东坡》的入藏将为公众理解东坡精神提供新载体。
从诗文解读到多艺融合,从文化论坛到课堂实践,《悠然东坡》的首发不仅是对东坡的致敬,更标志着粤派教育者对 “文化美育” 的深度探索。这颗饱含 “悠然” 智慧的文化种子,终将在更多人心中生根,让东坡的美之哲思,在当代绽放新的光芒。
撰稿人:陈惠璇 欧慧婷
宝利配资-宝利配资官网-昆明配资公司-股票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